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

什麼是 RTS 收復街道運動 及 Critical Mass 單車臨界量 ?

收復街道聯盟 (RTS) 是一個社運組織聯盟,主要目的是關注公共空間裡的社區自主權。運動的特質是以集體的抵抗運動反對全球化下的大型企業對公共空間的宰制,以及以汽車為主導的運輸模式。

收復街道運動起始於1990年代的倫敦,主要目標是反對高速公路M11與M3的興建,這項運動很快地傳遍全英國。起初他們以反對大汽車主義而著名,但是最近幾年,一些核心的團體開始關注運輸系統的根本問題,那就是資本主義。儘管如此,他們活動的形式依然遵循著非暴力行動的原則。

收復街道聯盟時常以非暴力的形式,直接佔據主要道路或高速公路來舉辦活動。雖然此舉造成了交通阻塞,但RTS的行動哲學是「那是汽車的交通阻塞、不是行人的交通阻塞,而且阻塞的原因就是汽車」,他們透過佔據道路的行動,讓道路真正成為一個「開放空間」。RTS的活動通常設計得五彩繽紛而引人注目,甚至搬一個沙坑讓小朋友玩耍、提供免費的食物和音樂,有時會形成一個「臨時自治區」。全世界RTS的活動大多是街頭的狂歡派對,有舞曲DJ或現場演奏的樂團表演,這都是受到英國的影響。

臨界量Critical Mass」乃特指為爭取單車路權而定期集會的單車上路活動,並慶祝單車文化,1992年於美國舊金山首次舉辦。概念來自於中國的單車族,為了通過馬路而在路邊等待數量夠多的單車集結,好壓迫汽機車讓路而安全通行。

在舊金山舉行單車臨界量活動現場情形


世界各都市舉辦的單車臨界量活動,通常是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舉辦一次,偶爾也會看到滑板、直排輪和溜冰鞋愛好者一起自發性地加入。活動最初的訴求是反應對單車騎士不友善的道路設計。時至今日,由於非官方領導的活動特性,它的訴求也越來越難以概括性地下定義,單車臨界量的目的也相當簡單地定義為直接行動 - 僅設定地點和時間,一群人相約都市騎乘單車。

費城的單車臨界量活動


單車臨界量源自1992年9月25日傍晚6點的舊金山市區。當時這場最初被稱為“通勤凝結”(Commute Clot)的活動,由數十名在市中心市場街(Market Street)收到活動傳單單車騎士組成。

活動之後不久,一些參與者接著前往當地的單車店觀賞Ted White的紀錄片“Return of the Scorcher”(風火輪大反擊),一部關於世界各地單車文化的影片。片中美國人力交通工具與三輪車設計師喬治·布里斯提到,“在中國,如果在沒有交通號誌的路口,單車騎士與一般駕駛有種默契,每邊等待的車次要一直累積到一定的‘臨界點’數量之後才會集體前進。”至此“Critical Mass”成為第二次活動的正式名詞。

當第四次舉辦這個活動的時候,大約已經有一百名參與者,日後的活動參與人次逐次增加,如今平均每場活動都會有一千名左右的騎士上路。

“單車臨界量”(Critical Mass)迅速成為世界各地類似活動代名詞,據估計目前有超過三百二十五個都市舉辦這樣子的活動。“臨界員”(Messer)通常用來形容那些時常參與這些活動的人們。

波蘭華沙的單車臨界量活動


單車臨界量有自發性,非商業與非競賽三個基本定調,所有活動的走向都是非正式,同時沒有特定領導的模式,通常這樣子的活動也不會向主管單位申請活動許可。活動的規劃相當隨性,通常僅地點和時間是固定的,在某些地方可能會規劃固定的路線,終點以及途經觀光景點。參與者的目的各異,例如盛讚本身選擇單車為交通工具,享受無車的都市街道社交活動。

單車臨界量被視為是一種抗議活動,2006年某期《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的文章形容紐約的單車臨界量為“每個月的政治抗議騎乘活動”,並將之歸類為社會運動。英國一個發表不少單車臨界量照片與內容的網路雜誌Urban75將這場活動形容為「單車騎士每個月爭取路權的抗議活動」。不過,活動的參與者堅持主張這些活動應該被視為是一種「慶祝」與隨性的群聚,不是抗議或者展示會。這樣子的主張也可以合法地解釋為何這個活動不需要事先向政府單位申請。

各地單車臨界量的活動內容各異,諸如舉辦的頻率與人次差異相當地大。例如許多較小的城市每月一次的活動僅20人不到,而相反的例子包括匈牙利的布達佩斯每年僅舉辦兩次(9月22日世界無車日與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每次活動吸引上千上萬人的參與。


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單車臨界量活動


布達佩斯於2007年9月22日的無車日活動


世界各大城市都有臨界量單車活動,對於改善都會交通壅塞、生活環境品質、生活情趣與個人健康有重要作用。臨界量的口號是:

「我們不是阻礙交通,我們本身就是交通」

而臨界量的精神及做法不可不知道,以下10點:

  • 臨界量沒有領袖或主導者,沒有組織,純脆是單車活動。約個時間、地點就可以進行,並不存在特定興辦臨界量的機構。
  • 如果沒有宣達理念與需求、與其他族群及地方政府對話,臨界量不會改變任何事。
  • 臨界量必須持續週期性舉行,最好有固定的日期(如每月第一個星期五晚上)與集合地點。
  • 不要事先申請許可。因為騎車上路是每個人的權力,不需要經過特許。
  • 可以事先規劃路線,也可以跟著領騎者隨意進行。基本上以市中心路線為主。
  • 了解交通法規,可以遵守或不遵守,但一定要知道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自己評估狀況並承擔後果。
  • 臨界量最受爭議的就是「阻礙交通」,不過這不是目的,而是宣導道路平權與慶祝單車文化。應該隨時警惕,若是情勢不是期待,嘗試影響其他人回到正軌。
  • 隨時友善而愉悅地與汽車駕駛或其他用路者溝通,讓他人了解自己的訴求,而非激化對立。
  • 以散發宣傳單或網路訊息,事先宣傳,活動進行中在單車或身上秀出標語或傳單,推廣單車的好。
  • 表現創意,讓活動更好玩,讓人更印象深刻。

在台灣的收復街道運動比較類似於Critical Mass這種型態,起源於長鬃山羊單車俱樂部發起的「單車免費早餐」,後來與其他團體擴大舉辦「微笑單車大會師」,到目前成形的高雄微笑單車上路。從今年九月開始,台灣的收復街道聯盟(RTSTW:Reclaim the Streets in Taiwan)也成立了。

總之,團結力量大,努力讓單車上路吧 !

資料來源: 维基百科, 長鬃山羊單車俱樂部, 高雄微笑單車上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