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何開始規劃海外單車旅程(天數、型態、距離)
1.選擇適合自己的海外單車旅行
目前台灣同好從事海外單車旅行大致分為個人自助式與參加單車團體兩種方式﹔個人式的單車自助旅行,一般的天數與里程都較長,困難度也高,整個行程比一般的自助旅行,需要更長的時間規劃準備、收集資訊與裝備整理,並要基本的體力訓練﹔而目前有單車協會所規劃與安排好行程的海外單車旅行團,則具有便利性與支援,讓沒有經驗的朋友能夠輕易參加,事前也不用費太大功夫準備。因此依照自己的能力與經驗去選擇單車旅行模式,再開始準備。
2.抱持著打死不退的決心擬定計畫
計畫從事個人式的單車旅行,自己可先要抱持著打死不退的決心,勇敢的擬定一個可能在親朋好友眼光中的異類旅行計劃。計劃要依照自己的能力、經濟、旅費、假期、體力考量,規劃出適合你的單車海外旅行;再依旅行的路線、國家、時間、距離,準備相關的裝備,才能踏出海外單車旅行的第一步。
3.收集與了解前往國家的旅遊資訊與環境。
現代化國家如歐美日紐澳,由於進步文明、環境優良、安全性高、交通生活購物便利、休閒觀念普遍、人民水準高,所以非常適合從事悠閒逍遙的單車旅行,補給也較無後顧之憂,唯一考慮的是高消費額、旅費開銷大。而開發中國家的交通環境、治安、衛生、物質缺乏,生活與補給上的種種不便,則需要有深入的了解與完善的準備才可探訪,相對難度也較高。
4.參考地圖規劃路線與行程
開始著手規劃單車旅行路線,就一定要有當地地圖,目前台灣的一些大型書局、雅途旅遊書局與中華民國旅遊資訊協會,有販售一些米其林版的外國地圖,如買不到地圖,就要詢問有那些旅行同好有地圖﹔而地圖上至少要有公路網線與各段里程標示,如能有海拔高度、地型呈現、公路坡度則更佳,甚至部份歐洲地圖有旅館、露營區、青年旅館等標示,以方便規劃投宿點。在荷蘭、德國、奧地利、捷克、美國等國家地區更有出版單車路線地圖;手上有越詳細的地圖,旅程規劃就越容易掌握。
從地圖規劃出想造訪的旅遊點與路線,並計算出騎乘的里程數,再以自己的體力設定出每天騎乘的行程,逍遙的行程是每天騎乘60-100公里,騎乘上較沒壓力,除非是為配合食宿點才超過一百公里。路線、騎乘距離、行程時間規劃好,就可以開始準備器材。
相關單位與資訊取得:
中華民國旅遊資訊協會 電話: 02-27818386 www.travel-information.org.tw
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7巷6號4樓之1
提供國外旅遊資訊與半自助旅行團
中華單車休閒旅遊協會 電話:03-4071117 tacyclist@yahoo.com.tw
地址:桃園縣龍潭鄉秀峰一街9巷8號
不定期舉辦國內外單車休閒活動
台灣單車休閒旅遊協會
http://www.tbla.org.tw
雅途旅遊書局 電話:02-2536-1288 www.direct.com.tw
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13號7樓
旅遊書籍及地圖
二.如何選購單車
適合海外旅行的單車以沒有前後避震的旅行車種較佳,除了減輕非必要的避震器重量外,也需要加裝前後置物架﹔再依照探訪國家地區環境、路況、里程、載重來挑選不同材質與尺寸規格的單車。在現代化國家較不用擔心單車等級與維修零件問題,但在落後國家因路況不易掌握,單車較易損耗,需注意單車的車種在當地是否能夠維修與更換零件。短途裝備少的旅程,可考慮重量較輕的鋁合金與碳纖維等車架材質﹔但長途與裝備重的行程,還是要挑選重量稍重,但硬度與穩定性較高的鉻鉬鋼,做為車架材質,以避免長時間重壓下車架變形。
三.如何選購單車配備
搭機時,單車需要托運,建議裝入可摺疊的單車攜行袋﹔單車需加裝前後置物架,以掛載著前後左右各四個裝著主要裝備的車袋﹔把手袋可裝相機與地圖等隨用的小物品,馬錶、打氣筒、水壺、手套、車燈、安全帽缺一不可。也需攜帶一些易磨損的備用零件如內、外胎、補胎片、變速線、煞車線、煞車片、輪框鋼絲、鍊條等;再配合備用零件整理出一套修理工具,以便路上不時之需。
四.如何打包行李(須攜帶什麼東西)
針對路程、食宿條件、經費預算、天氣、季節,著手準備食、衣、住、日常用品等裝備,如帳蓬、睡袋、睡墊、炊具、瓦斯爐或汽化爐、排汗衣、防風雨衣等,器材裝備的考量重點在重量、體積與實用性,因為個人的單車旅行,所有的家當是一路跟著,因此越精簡實用,負擔就越輕。
在食方面,行程路線如需要自己炊煮,就需要攜帶爐炊具,而在爐具的選擇上除了注意堅固、耐用、重量輕、故障少外,最重要的是爐子使用何種燃料;在台灣大部份使用的是罐裝瓦斯與去漬油,但這些燃料,在大部份的落後國家地區很難找尋,而所有燃料中最容易尋找的是汽油,所以可挑選使用汽油、煤油、去漬油的汽化爐 ﹔但汽化爐的缺點是,需要預熱,操作使用上較麻煩。在歐洲等現代國家,則可使用體積輕便,操作簡單的瓦斯爐,瓦斯罐燃料也可輕易買到,在高消費額的歐洲,食物大部份需要自己炊煮,所以方便的瓦斯爐可是一件利器。
衣的裝備方面,如遇冬季或需行經一些高海拔地區,則品質好、保暖性高的禦寒衣物非常重要,如防風防雨透氣褲子與保暖夾克,舒爽易乾的排汗衣褲。而騎乘時可穿著舒適的自行車衣褲,至於其餘衣物,以精簡為主,有需要時當地補給。
住宿方面,在落後國家因安全因素,並不建議隨意露營,但在歐洲地區則可充分利用經濟實惠設備完善的露營區,可攜帶重量輕、體積小、防水性、保暖性高的帳篷與羽毛睡袋。
五.如何訓練自己體力
行前的體力訓練,初期可增加上坡路段的訓練,並需慢慢增加載重量與距離,所有的裝備早些就位,可以開始熟悉載重裝備時的騎乘情況與把手操控穩定度,因為空車與載重時的騎乘感覺有些不同,腿部肌肉更為吃力,最好在台灣就能早些適應。
六.如何維修單車
單車行進中,在正常情況下,最易發生的故障以破胎的機率最高,其次是輪圈鋼絲斷掉,其餘零配件的損壞,主因是壽命與里程到達使用的極限,因此長途旅行前,最好將內外胎、煞車線、變速線、煞車片、鍊條等消耗零件換新,並需攜帶備用零件。為節省時間與體力,路上遇破胎狀況時,先更換新內胎,等晚上休息時,再來補胎與做簡單保養。
七.行進中須注意事項
1.旅行安全問題
旅行安全是旅程中最需注意的,因各國家或地區的民風、治安、宗教、文化、社會風俗就會帶來不同的安全問題。在伊斯蘭教國家因宗教信仰問題,禁忌規定多又排斥外人,是較不穩定的地區,而歐洲地區算是較好的地區﹔行前一定要了解當地的治安情況。
2.交通安全問題
當地交通情況,會影響行進時的安全,一般還是以歐日美先進國家,較有禮讓弱勢用路人的觀念。
3. 避免涉入險境
每個地區與國家,都有黑暗的一面,路程中,儘量提高警覺,留意沿途接觸的陌生人是否有不良的企圖,小心駛得百年船,不要讓浪漫沖昏頭。
八.何處可辦理簽證
在安排與規劃騎乘路線時,主要考量是行經國家的簽證如何取得,所以事前需搜集各國家簽證的辦理手續與效期,沒有造訪國家簽證,可會不得其門而入,行程將會窒礙難行。
台灣與許多國家並沒有邦交,目前簽證最易取得的國家,則以在台灣有駐台單位為主﹔某些來往不密切的國家則不易取得,除了在外地申請外,申請的的工作時間與資料較為繁雜,甚至會被拒絕。
各國簽證辦理的規定、準備的資料與簽證效期不一,需要照其規定才能順利取得簽證,行程中各國家的銜接也要配合簽證的效期,才能順利的進入並決定當地停留時間的長短,因此行程就會被簽證的因素所影響而做修正與更改。
各國家簽證辦理的手續難易不同,入境方式區分為須申請簽證、落地簽證、過境簽證、免簽證等幾種方式,須申請簽證方式在進入這個國家前就得申請取得簽證,有簽證才能獲准入境,大部份的國家都採取這個方式,以便管理出入境的各國旅客。落地簽證則是在到達當地國家口岸時,直接可在入境移民局申請獲得簽證,如尼泊爾、埃及、約旦等國家。免簽證則是不用辦理簽證,只要填寫出入境卡就可直接進入該國,如新加坡、印尼、澳門。過境簽證則是因短期間過境如轉機等,在入境時所核發的短效期簽證。
有些國家的簽證種類,則依旅客入境需求與目的區分為單次、多次、觀光、商務等,針對不同目的、國籍的入境旅客有所規定。這些不同種類的簽證,效期長短也不一,大部份是多次與商務會比單次與觀光的效期長。至於簽證效期時間各國規定不一,短則15天、一個月、三個月,長則半年、一年、五年等。持有效期限內的簽證,在當地的入境移民局關卡審核沒問題就可獲准入境,但停留時間則另有規定;大部份的國家規定在簽證效期內才准停留,但有些簽證可以辦理延長簽證手續。
由於簽證效期的長短會影響到停留該國家的時間與路線銜接的安排,如只是短行程的單車旅行,行程時間較易掌控安排;長時間的旅行,就得牽就各國的簽證效期來安排行程。
雖然台灣無法掙脫外交困境,但由於台灣的經濟實力與國民觀光旅遊的消費能力,持中華民國護照,近幾年來在現代化國家已經較易通行,但部份無邦交國家還是困難重重,有些不平等的待遇與規定。因此儘量在台灣申請能拿的到的簽證,可避免路途中因申請簽證甚至被拒絕的困擾﹔但因行經國家的時間先後不一,就得算好各國的簽證效期。
九.通訊的保持(碰到困難時何處可以提供協助)
目前除了落後國家之外,大部分的國家,用手機都可國際漫遊,但通訊費率較高﹔在通訊發達的國家,可購買當地的電話IC卡,公共電話就可以撥打國際電話﹔而落後國家也有一些商店提供以分鐘計費的電話,在大的城鎮上,通訊聯絡方面較不成問題。
網路方面,在現代化國家較不成問題,而落後國家在旅遊觀光發達的地區或大城市,也能找到網路店,或到高級旅館的商務中心,應該都有網路設備,只是語言系統以英文為主。
路程中有突發狀況或困難,在舉目無親下,可以到我國的駐外代表處尋求幫忙,因此出發前向外交部索取駐外代表處的聯絡資料﹔如到沒有台灣代表處的國家,就可要特別小心與留意了,如有萬不得已的情況,只好求助中國大使館了。
十.身體的健康檢查(出國前後接受疫苗注射)
出門在外身體健康非常重要,要到衛生條件不好的落後國家或疫區,可以先作預防注射,目前注射較多的是霍亂與肝炎疫苗﹔隨身也要攜帶一些常用藥品如腸胃藥、止痛藥、維他命、擦勞滅等醫藥包。
打針吃藥固然是預防疾病的方法,但卻不是百分之一百的預防,因病毒無所不在,還是要注意飲食衛生,飲水需煮沸,食物不生吃,才能確保飲食安全。
十一.食物
食的問題是每天需要不停張羅的事,騎乘自行車又需耗費體力,吃不好也不行,但是每個地區國家的食物口味不同,短期的單車旅行,還可自台灣攜帶一些食品,但長期的行程,再彈盡糧絕時,一切食物還是需要在當地補給,所以可先要訓練一個能廣納四海的國際胃。
我單車環球時的經驗在中國大陸的城市食物豐富不虞匱乏,但在大西北鄉村地區,路上能找到間小餐館就不錯了,點碗麵條後,只見老闆才開始搓揉麵團、再拉麵條後下鍋煮麵,往往要等個半把鐘頭才能吃碗麵條。
落後國家的飲食除了衛生條件差外更是沒得挑,曾經進入一間巴基斯坦公路旁生意興隆的餐館,當伙計送上食物後,成群的蒼蠅如轟炸機投彈般直落我桌上的食物,趕也趕不走;但迴顧鄰桌當地食客,每個人都安逸優雅的吃著爬滿蒼蠅的食物,宛如與蒼蠅是好朋友一般的水乳交融。當地大部份餐館提供的飲水更是直接裝自水龍頭或山泉的生水,在這種環境吃喝,不感染疾病才怪。
在伊斯蘭教國家沾滿羊騷味後,抵達歐洲高消費地區,更要精打細算,吃不起餐廳,只有沿路不斷的進超級市場採購食物,再到露營區自己炊煮;為方便攜帶、保鮮與炊煮,菜單總是脫離不了煮麵、義大利麵、速食飯等,時常三日不知肉味,又要注意營養熱量是否充足,可是傷透腦筋。在奧地利的超市裡發現了牛肝非常便宜,立即採購回去煮牛肝麵,但是自從吃完那鍋滿滿牛肝又有腥味的牛肝麵後,就算牛肝很便宜,再也不敢碰觸了。中東地區的食物,麵包裡面包著烤肉片、蕃茄、洋蔥、青椒等青菜的Kabap,在台灣稱為沙威瑪;原本在中東並不太喜歡吃,但因為有肉有菜,在歐洲就變成時常購買的經濟實惠食物。
[轉載自: 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