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2日 星期日

哥本哈根的自行車文化

在哥本哈根(copenhagen)這個城市中,少見繁忙擁擠的車流,倒總是見到數量龐大的腳踏車滿街跑,火車站和地鐵站旁、辦公大樓和百貨公司門口總停滿了各式各樣、密密麻麻的腳踏車。

相較於世界知名的腳踏車天堂荷蘭,丹麥的哥本哈根也不遑多讓,近幾十年來,這個城市也已經發展成另一個自行車的國度。在哥本哈根,有高達34%的人騎腳踏車去上班(搭乘大眾交通系統的佔32%,開私家車的則佔34%),58%的哥本哈根市民每天會固定使用腳踏車,據估計,目前哥本哈根大都會有超過一百萬台的腳踏車,幾乎每一個人就擁有一台。



良好的自行車專用道規劃與相關配套措施

腳踏車使用的頻繁,跟政府有計畫的推廣和投資有絕對的關係。自行車交通的規劃工作在丹麥交通部門的執政中,與大眾交通系統佔有同樣的份量也享有同等的預算。人口約50萬的哥本哈根擁有將近300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台北市人口260萬,只有120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然而這個數字還會不斷增加,因為哥本哈根道路建設法規新規定,城市中主要道路一定得開闢自行車專用道。

另外,自行車專用道在道路中的配置也反映了丹麥在規劃上的細心,為了維護騎士的安全,自行車道大都設置介於人行道和路邊停車格之間,所以騎士和快速的汽車車流間有停車車輛的保護和緩衝,另外,腳踏車道也有專用的號誌燈,給予腳踏車與車輛等同的交通地位。在美國,大部分的自行車道都直接設立在汽車車道旁邊,疾駛的車流對自行車騎士在身體和心理上的安全都產生了很大的威脅,而在台灣,由於大部分的路段沒有自行車專用道,而人行道上又多障礙,騎腳踏車的人只好冒險與汽車爭道,非常危險。

自行車文化能夠普及的另一個重要關鍵,在於自行車的使用是否可以跟其他大眾交工具輕鬆順利地結合在一起,許多哥本哈根的市民會選擇騎腳踏車去搭火車或地鐵,原因是火車和地鐵站都提供了安全且足夠的腳踏車停車場,此外,大部分的時候,市民也可以帶著腳踏車一起上火車或其他大眾運輸系統。

改裝腳踏車盛行

改裝腳踏箱型車,以應付載貨或載小孩的多功能用途>哥本哈根腳踏車文化的盛行,也反映在各式各樣的改裝腳踏車上。一般的腳踏車在代步上不成問題,但若要載一個以上的小孩或大包小包的東西,就顯得不實用了,而如果要載另一個成人,有坐過腳踏車後座的人就知道,坐在腳踏車後座就像坐在烤肉架上般的痛苦。

由於在哥本哈根,腳踏車在城市裡移動最經濟又快速的交通工具,哥本哈根人於是將腳踏車改裝成類似像「腳踏箱型車」的Carrier Bike,將可置物的大箱子裝置在腳踏車前半部或後半部,以應付載貨或載小孩的多功能用途。隨著腳踏車的使用增加,Carrier Bike的需求似乎也越來越大,看好這樣的市場,丹麥甚至有一家的腳踏車廠商設計出外型又酷又炫的Carrier Bike,讓騎著腳踏箱型車也可以很摩登。

公共自行車

哥本哈根公共自行車多由私人商家捐贈。像荷蘭的城市一樣,哥本哈根也有「公共自行車」的措施,稱做「City Bike」,他們在全市125個不同的地點放置了1300台的腳踏車供免費使用,這些腳踏車全部都是由私人商家捐贈,當然這些商家也得以在腳踏車體上替自己打廣告,因此,City Bike幾乎是不需要花納稅人錢的雙贏措施。

這些公共腳踏車最適合在城市的旅行者使用,只要在City Bike的停車格投入20丹麥克朗(Kroner)的保證金,約台幣120元,就可以開始使用公共腳踏車,如果不想騎了,只要停放回任何一個City Bike的提車格,為腳踏車上鎖後就可以取回保證金,使用的手續非常簡單。City Bike是一個相當成功的政策,根據一個以12小時為期間的調查,一台公共腳踏車平均閒置的時間只有8分鐘,可見這些公共腳踏車的使用率相當高,非常受到歡迎。

台灣更應推廣自行車文化

在哥本哈根,有高達34%的人騎腳踏車去上班。台灣地小人稠,腳踏車應該是在城市中最理想不過的代步工具了。根據台北市交通局的報告,台北市只有2%的人會以腳踏車作為交通工具使用(相對於哥本哈根有 34%的人以腳踏車通勤),有28.7%的台北市民以機車為日常代步工具,試想,如果台北市大部分的機車都能夠被自行車取代,城市中的空氣污染還有汽油的耗用將可以達到大幅度的減量,整體交通也能夠更順暢。

相信只要有良好的自行車乘車環境和完備的相關配套措施,大部分的台灣人絕對會願意以腳踏車作為城市中的代步工具。從哥本哈根的例子來看,要讓自行車的使用普及所需進行的工作並不是麼高難度的技術或學問,相信只要交通和都市規劃相關部門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和心思,不需要很多的預算,就可以達到很大的成效。

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作者: 廖桂賢 (地景建築及都市設計師)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您好

我是環境資訊協會的編輯
提醒您
轉載文章雖然已註名來源
但最重要的作者為誰更應該附上喔

因為我們網站上的文章有些也是熱心的網友提供轉載的

希望轉載時能保留完整的出處,以示對原作者的尊重
謝謝您

Unknown 提到...

不好意思, 疏忽了, 謝謝您的提醒!

匿名 提到...

原文作者完全不必實際. 台灣情況完全不同,這不是天真的都市中開條單車道路就可解決.

台灣地小,人口密度之高,摩托車那麼多,到哪騎車當然最快最方便,有多少人會騎單車還是疑問.

有人提到天氣,沒錯. 我在美東讀書,騎車是享受,但我深深覺得在台灣都市騎單車會被熱死. 還有誰會有閒情在都市水泥車輛癈氣中享受單車樂趣?這種環境和哥城完全不同,不說男性,請問有多少女性朋友會騎?

台灣公共建設有多好????. 台北要到民國100後才有真正完整的MRT,台北花了多少年才有如此健全的MRT? 那台中高雄呢?

成本效益? 花錢作個大家不懂,沒人會用的東西?????效益在哪?

作者多久沒騎單車了? 單車失竊容易. 這是一個企劃案要想到的重要問題.

作者一定有在國外生活. 美國交通禮儀是不錯的. 即使在NY雖然亂,至少都會讓單車行人. 美國都還可以,我猜北歐更不用說. 在台灣請問誰不怕死敢單車代步. 台灣是行人最沒路權,多少人走在路上就被莫名其妙撞死? 更何況單車.

台灣先把城市的大眾運輸作好吧,作者白日夢別作太多.看看日本吧.有好的大眾運輸,市民自然會選擇騎單車.設計師是要站在台灣人民的立場來設想如何解決問題,不是copy一個國外東西給國人用.

Unknown 提到...

我倒是覺得台灣天氣熱的問題容易解決, 在單車道沿途種樹不就是個好方法嗎 ! 還可以淨化都市空氣, 況且以通勤的尖峰時間來看, 上下班時的太陽都不是很大的. 下雨反倒才是比較難搞.. 不過, 別忘了台灣並不會下雪, 這點還比哥本哈根來得幸運..

在都市中移動, 通常距離也並不會很遠, 以20公里的通勤路線來看, 尖峰時間騎機車大概也要花上1小時; 透過交通路權的重新分配, 讓單車在都會中的平均移動里程數提高, 並不是辦不到的事情, 相對地去故意降低汽機車的便利性, 慢慢去改變人在都市中的移動模式.

文化是要靠共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一起去發展出來的, 台灣缺少的是人的共識和對土地的自覺, 我覺得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